獼猴桃的養殖
獼猴桃是一種雌雄異株的大型藤本植物,因此獼猴桃的繁殖方式除了種子繁殖外,還可以壓條、扦插、嫁接,其中嫁接是使用最普遍的繁殖方式。但是為了獲得實生苗,一般要經過種子繁殖的方式獲得幼苗在進行嫁接、扦插或者壓條等方式進行大面積育苗種植。獼猴扦插的話大概需要花費3-5年才能結果。下面我們將著重介紹種子繁殖。
種子的處理
一般在10月份的時候選擇種植,挑選性狀優良,品質好的獼猴桃,將其采摘回去,將其防治軟化后,除去果肉后挑選出種子晾干。放置一段時間后,在3月底至4月初來進行播種,土質層選用土質優渥的土地(選擇沙質土壤進行整改、施肥做苗床)。獼猴挑的播種不能太深,如果太深了就會導致種子無法發芽。而后用沙土進行保溫。播種后保持土壤的濕潤,同時需要搭建大棚進行保溫,基質選用夫然土質和沙土進行混合處理。這種方式育苗可以避免土傳病害以及蟲害等,方便培育壯苗。
幼苗的移栽
幼苗出土后要搭設遮陽棚避免陽光暴曬對幼苗不利,待幼苗生長至3片真葉時進行建苗,剔除瘦弱苗以及病苗或死苗,幼苗長至5片真葉時可以進行移栽定植。獼猴桃是藤本植物不適合定植密度太大,因此定植時行距在30~50厘米,株距在10~15厘米即可。移栽時植株選擇生長健壯,均勻一致的幼苗,并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進行分級移栽,以保證后期生長一致。移栽選擇在上午或下午進行,避開溫度較高的正午,減少幼苗水分蒸發。由于獼猴桃是雌雄異株的植物,因此在種植時要注意雌株和雄株都要種植,避免單一植株影響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