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
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從根本上說,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原理可包括為:(1)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與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濃度。
土壤修復技術:熱力學修復技術、熱解吸修復技術、焚燒法、土地填埋法、化學淋洗、堆肥法、植物修復、滲透反應墻和生物修復等。下面我將會簡略的介紹幾種常見的土壤修復技術。
①熱力學修復技術是指利用熱傳導,熱毯、熱井或熱墻等,或熱輻射,無線電波加熱等實現對污染土壤的修復。一種針對污染土壤以熱傳導方式進行的原位熱脫附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地下的1個以上的加熱井、1個以上的抽提井、1個以上的溫度監測井和1-個以上的壓力監測井,所述抽提井連接位于地上的廢氣處理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污染土壤區域的表面鋪設有地面阻隔層,污染土壤區域的四周圍設有止水帷幕,止水帷幕的深度為到達地下的不透水層。
一種針對污染土壤以熱傳導方式進行的原位熱脫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運行地面的廢氣處理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
(2)在100℃以下每天升溫速率為1~1.5℃,100℃以上根據溫升情況增大溫升速率,使用加熱井繼續加熱,并使用溫度監測井和壓力監測井進行監測;
(3)當廢氣處理系統的氣體流量降低到最大處理量的20%時,并維持1~5天時間,對污染十壤進行取樣檢測,若達到修復目標值,則修復完成;若未達到,則需要另外的輔助措施以增強原位熱脫附的效果或更改為其它的工藝進行后續處理。
針對污染土壤以熱傳導方式進行的原位熱脫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若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沸點溫度低于100℃,需要把污染士壤加熱到污染物沸點以上的10℃左右,并保持加熱、抽提、監測30至90天;若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沸點溫度高于100℃,需要把污染土壤加熱到污染物沸點以上的10℃左右,并保持加熱、抽提、監測3至20天。
②植物修復是指運用農業技術改善土壤對植物生長不利的化學和物理方面的限制條件,使之適于種植,并通過種植優選的植物及其根際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吸收、揮發、分離、降解污染物,恢復里建自然生態環境和植被景觀。
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中重金屬離子,然后回收植物以達到降低土壤中重金屬離子濃度,減小受污染土壤的有毒性。植物修復法工藝簡單,在大型廢棄礦物場和一般性受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中普遍大規模采用。其缺點是修復工藝周期長,效果差。因為植物吸收重金屬元素始終有限,日—般可用干于吸收重金屬離子的植物生長周期較長,吸收份量有限,始終不能用于大規模的土壤修復工程。
③生物修復是指利用生物,特別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從而修復被污染環境或消除環境中污染物的一個受控或自發進行的過程。其中微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土著菌、外來菌、基因工程菌,對污染物的代謝作用而轉化、降解污染物,主要用于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通過改變各種環境條件如,營養、氧化還原電位、共代謝基質,強化微生物降解作用以達到治理目的。